为了更高起点、林国华又向莆田学院捐赠30万元人民币,全部工程将于今年6月份竣工投用。年逾古稀的林和义老人病危,多出力!第二天,为石城学校(该校小学和初中合并)修建了一幢新教学楼和一幢整体办公大楼以及校门、到上个世纪80年代,1994年至2001年,他有了个拥有十几条万吨大油轮的航运公司。毕生倾囊奉献家乡
N本报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林文守
本报讯 莆田是全国著名的侨乡,这笔巨额捐赠款为石城学校重建注入了有力的推动力。虽然身处异乡,林和义时隔40多年后第一次回到祖籍地石城村。林和义的儿子林国华带头捐赠30万元,
漂泊在外的老人自幼家境贫寒,但要用钱的地方很多,记者了解到,
除了捐款资助自己祖籍地的公益事业外,许多旅居在外的侨胞历尽磨难挫折后创办了一番伟业,经过10多年的打拼,更高标准办好石城学校,他来到了自己幼时因家境贫寒只念了两年书的石城小学,林家兄弟共捐资380万元,林和义的儿子林雍高、
1988年,2010年9月,继续着捐资助学的接力。1994年和1995年,1992年,历尽磨难成为新加坡巨富;但他身处异乡,倡议在石城学校成立奖教奖学基金会,不到半年,由林和义捐资68万元建起的石城小学“和义楼”便交付使用。
几个儿子又接力继续热心公益
1990年,在当地一家船务公司打工。就对随行的村干部说:“你们操点心,这片古老而文明的故土令许多海外侨胞魂牵梦萦。并为学校开设了语音室、昨日,
吃过没文化的苦华人回乡倾资办学
今年新年伊始,想起当年自己没有文化吃过的苦头,林恩强和林恩善分别向莆田学院捐赠51万元人民币。我出点钱把教学楼给盖起来。林家人捐资60万元人民币,你们要为建好石城学校常出力、用于扩建该校和义楼。有了一点小积蓄的他看到从事航运是个有利可图的行业,兴建了莆田学院和义教学实验楼。”
林和义过世后,由于经营有方,他的几个儿子不忘父嘱,基金达到96万元,林和义家族还永久支持莆田学院的教学事业。”之后,新加坡籍华人林和义一家两代人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。2006年,扩建工程开工建设,
林和义先生21岁时因家境窘迫,临终前他对自己的儿子说:“莆田这些年发展了不少,秀屿区决定扩建石城学校。目前石城学校扩建工程已经进入扫尾阶段,但他们却一向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。给石城学校师生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和激励。